兰州理工大学面向海内外诚聘英才
学校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前身是始建于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同年10月1日正式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3年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经过9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工科实力比较雄厚、理科水平不断提高、文科具有一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科大学。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条件,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30亩,校舍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195.51万册,数字资源11350GB;固定资产总值达16亿元。学校设有18个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全校教职工有专任教师1457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享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等副高级以上职称735人。学校有普通本专科生22636人、研究生4132人、成人本专科生16329人。
学校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是甘肃省第一个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授权和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学校共有9个学科门类,其中研究生教育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本科教育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学校有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18个工程硕士学位、MBA及MPAcc授权领域。开设本科专业61个,其中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 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兰州军区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工作办公室设在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获得“优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居甘肃省高校第一,学校多次被评为“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教育部授予“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加强学研产合作,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发研究与成果推广相协调的科技创新体系。学校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学校是国家汽车移动物联网联合设计中心执委会成员单位,与金川公司联合成立了“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省级研究机构22个、校企校地合作技术工程中心25个、校内研究所(中心)32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83位,EI收录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73位。学报核心版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分别在全国工程与技术大学学报中排名32和47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美国、俄罗斯、瑞士、澳大利亚等30余所大学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招生资格,现有留学生92人。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秉承“奋进求是”的校训,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红柳精神”,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等殊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建设和谐发展的校园为依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全面提升;立足甘肃,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已经成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服务基地。学校确定了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工科、坚实的理科、特色的文科的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备注:投递简历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研究生招聘网